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中國歷史上,親自帶兵對抗或攻擊外族的漢人皇帝,戰績是...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hihihihehehe    時間: 2014-5-11 07:21 PM     標題: 中國歷史上,親自帶兵對抗或攻擊外族的漢人皇帝,戰績是...

夏商周不清楚
從秦朝開始算的話
而且要稱帝後的戰績才可以列入


秦朝:



漢朝(西漢):

漢高祖劉邦
對手: 匈奴
結果: 敗


新朝:



漢朝(東漢):



三國時代:



晉朝(西晉):



五胡十六國+南北朝:

晉朝(東晉):



隋朝:

隋煬帝楊廣
對手: 突厥, 吐谷渾, 高句麗
戰績: 2勝1和


唐朝:

唐太宗李世民
對手: 高句麗
戰績: 和


五代十國:

後周:

周世宗柴榮
對手: 遼(漢遼聯軍)
戰績: 勝

PS: 後唐是沙陀人建立,所以沒列入...


宋朝(北宋+南宋):

宋太宗趙光義
對手: 遼
戰績: 敗

宋真宗趙恆(雖然是被逼的)
對手: 遼
戰績: 勝


明朝:

明成祖朱隸
對手: 韃靼, 瓦剌
戰績: 全勝

明英宗朱祁鎮
對手: 瓦剌
戰績: 敗

明武宗朱厚照
對手: 韃靼
戰績: 勝





其他非正統王朝的漢人政權皇帝


冉魏(五胡十六國):

武悼天王冉閔
對手: 羯, 羌, 鮮卑
戰績: 滅了羯人政權,但後來被鮮卑滅



大順(明末):

李自成
對手: 清
戰績: 敗




不知道有沒有遺漏的

對比下來

感覺明朝皇帝算強悍的

隋煬帝真的是很特殊的存在

親自帶兵打的外族似乎是最多種

但也搞垮自己了




作者: 大方    時間: 2014-5-12 11:06 AM

哇!.明朝的皇帝帶兵親征的最多,而且大多勝利,不簡單;隨煬帝真的很愛打仗!史上第一~
作者: zodiac1848    時間: 2014-5-12 12:57 PM

明朝的皇帝是强悍?我看是腦殘才對

皇帝親征的問題,劉邦和韓信曾經討論過,
皇帝不需要善于“將兵”--親自帶兵上陣廝殺,這只是項羽式的匹夫之勇
君主該做的應是“將將”--調遣將領帶兵打仗,這才是劉邦式的大智大勇
明朝皇帝充其量就是“賣牙簽”的項羽,項羽好歹是以弱抗强,明朝皇帝只敢恃强而已。

仔細分析,明朝皇帝親征,連匹夫之勇都算不上,根本就是高度集權的產物。
明英宗50万大軍出征土木堡,根本就是被太監誘騙,結果全軍覆沒,自己被俘,强悍在何處?
明武宗究竟是在親征,還是在過家家?强悍在何處?
只有明成祖北伐還算是那麼回事儿,但是動輒出兵數十万,后三次北伐也沒什麼像樣的成果。

反觀唐代,唐太宗李世民出則單騎說服占絕對優勢的突厥大軍退兵:
“七年,突厥寇邊,太宗與遇于豳州,從百騎與其可汗語,乃盟而去。”(《新唐書•太宗本紀》)
入則信任李績李靖等名將,臥薪嘗膽十余年,一舉解決突厥問題。

兩相對比,誰是大智大勇的真英雄,哪種皇帝才更有利于社稷和百姓,一目了然。
作者: lilfox11    時間: 2014-5-12 02:44 PM

zodiac1848 發表於 2014-5-12 12:57 PM
明朝的皇帝是强悍?我看是腦殘才對

皇帝親征的問題,劉邦和韓信曾經討論過,

我也覺得,以“親征“ 來比較 “勇武“ 這個有點不太公平.........

皇帝親征,固然能夠有提高士氣的 “加成“
但在這同時要考量

1。皇帝的帶兵能力如何? 會不會影響 主帥的決策?
2。主帥和將領們為了保護皇帝,會不會畏首畏尾的?

明英宗 和 隋煬帝 應該是 很好的反面教材......
作者: goodjob818    時間: 2014-5-12 04:50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zodiac1848    時間: 2014-5-12 05:46 PM

goodjob818 發表於 2014-5-12 04:50 PM
這倒不一定

若唐太宗那時被抓

不成問題,當時是武德七年,皇帝是高祖李淵,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都在,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在,唐朝全軍都在。李世民只是一屆親王,就算被突厥千刀万剮剁成肉醬,對社稷和百姓也沒有任何嚴重傷害

比起明朝皇帝動輒投入几十万大軍深入漠北做軍事豪賭,誰是大智大勇?誰連匹夫都不如,不言而喻。
作者: minigiko    時間: 2014-5-12 10:02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pcst7    時間: 2014-5-12 11:09 PM

明朝差點因土木堡之役而結束掉
所以,不是皇帝親征就是厲害
勝兵先勝而後求戰,敗兵先戰先後才勝
作者: goodjob818    時間: 2014-5-12 11:49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AX145881    時間: 2014-5-13 12:37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fishteamen    時間: 2014-5-13 01:14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zodiac1848    時間: 2014-5-13 01:21 AM

本帖最後由 zodiac1848 於 2014-5-13 01:30 AM 編輯
goodjob818 發表於 2014-5-12 11:49 PM
既然他當時的身分不是皇帝

那就不能跟皇帝帶兵出征相提並論囉

唐太宗當皇帝以后親自上陣的記錄見《資治通鑒·卷198》:

(貞觀十九年,太宗征高麗)上自將步騎四千,挾鼓角,偃旗幟,登北山上,敕諸軍聞鼓角齊出奮擊
……上望見無忌軍塵起,命作鼓角,舉旗幟,諸軍鼓噪並進,延壽等大懼,欲分兵御之,而其陳已亂
……高麗兵披靡,大軍乘之,高麗兵大潰。

比較《明史·成祖本紀》所記載的明成祖五出漠北的表現,唐太宗在戰場上的表現至少是毫不遜色。

當然,我本人對唐太宗征高麗的行動持否定態度。
首先,用兵高麗的必要性值得商榷;其次,親征不如放手讓李績他們指揮。

作者: 潮可汗    時間: 2015-6-25 09:39 PM

皇帝不一定要出征啦,漢人皇帝幾乎沒再出征的吧,除了明成祖跟宋太宗,其他幾乎不敢出戰吧,明朝那個英宗還被俘虜
作者: tn261575    時間: 2015-7-5 07:49 AM

親征....無非是這些皇帝好大喜功
但往往使得將領士兵無法發揮實力..
斷送一堆英魂....這些皇帝不管勝敗....
對國家來說都是敗
作者: idkid    時間: 2015-7-5 08:52 AM

本帖最後由 idkid 於 2015-7-6 09:52 AM 編輯

最近已有些說法開始為明武宗朱厚照翻案,

雖說他不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,

但其資質也不該被抹煞,

其實當他皇帝資質是有,

只是骨子裡的天性愛玩就是了。

關於發生在他任內的應州大捷以下轉自維基上的敘述:

正德十二年,明武宗幸宣府、大同。九月初四是武宗的生日,他當天在山西陽和衛,文武群臣穿戴朝服於奉天殿行遙賀禮。當時5萬蒙古騎兵紮營於玉林衛。江彬慫恿武宗親征。明武宗自封「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」。

九月二十五,身在陽和的武宗令大同總兵王勛、副總兵張輗、游擊孫鎮,駐軍大同;遼東左參將蕭滓駐軍聚落堡;宣府游擊時春駐軍天城衛;副總兵陶羔、參將楊玉、延綏參將杭椎駐軍陽和衛;副總兵朱鑾,駐軍平虜堡;游擊周政駐軍威遠堡。九月二十七,武宗於陽和衛狩獵,大雨冰雹砸死隨從。當晚出現紅流星,旁有五顆小星跟隨。武宗決定第二天移駕大同。武宗離開陽和次日,韃靼軍圍陽和衛。

十月初一,移駕順聖川。韃靼南下孫天堡,與大同總兵官王勛、副總兵官張輗、游擊孫鎮部隊交戰。武宗命宣府游擊時春、遼東左參將蕭滓馳援王勛,游擊周政、副總兵朱鑾、大同右衛參將麻循、平虜城參將高時尾追,調宣府總兵朱振、參將左欽、都勲、龐陰,游擊靳英勒兵與諸軍在陽和匯合。參將江桓、張晨為後應。次日,王勛與蒙古騎兵在繡女村交戰,韃靼向南的應州方向而去。

十月初三,張輗、孫鎮、陳鈺、王勛在應州城南五里寨與蒙古大戰,傍晚,蒙古騎兵沿居住山撤退,部分兵力圍王勛部。次日清晨大霧,韃靼撤兵。王勛、朱鑾、守備左衛城都指揮徐輔入應州城。十月初五,王勛等出城與韃靼戰於澗子村,蕭滓、時春、周政、麻循等部與蒙古騎兵交戰。武宗率太監張永、魏彬、張忠,都督朱(江)彬及振傑、王欽、勲英、隆雄,參將鄭驃等帶兵從陽和來援。武宗親自上陣,韃靼撤兵,明軍匯合。日暮紮營。次日韃靼進攻,武宗指揮諸將抵抗,自辰時戰至酉時,韃靼退兵,十月初七,明軍向西,武宗與諸將且戰且退,至平虜堡和朔州附近。此時大風,天昏軍疲,武宗命王勛及巡撫金都、御史胡瓚向北京報捷。

此戰殺死蒙古人16名,明軍死亡52人,重傷563人,武宗本人也「乘輿幾陷」。戊申朝鮮國王李懌遣工曹參判孫仲暾等來朝賀,賜宴並賞織金衣彩叚絹鈔如例。辛亥韃靼再來,武宗又率兵出擊,不過未交戰。

正德十三年正月丙午,明武宗回宮,自稱威武大將軍,說他在榆河「斬虜首一級」。不過應州附近並沒有叫「榆河」的地方。因此在榆河「斬虜首一級」可能地點有誤。

此後,韃靼歲犯邊,然不敢大入。

雖然說武宗皇帝最後擊退了韃靼,

但其實他本人也差一點重覆他曾祖父明英宗的後塵。

可見皇帝親征可不是什麼兒戲,

而應是非到緊要關頭不得不為之,

且應該出征時要有妥善的規畫跟安排才是。



作者: glen1000    時間: 2015-7-10 06:30 PM

zodiac1848 發表於 2014-5-12 12:57 PM
明朝的皇帝是强悍?我看是腦殘才對

皇帝親征的問題,劉邦和韓信曾經討論過,

提到出征數字,我就覺得古代戰史比較不夠專業

動員人數數字不等於出征軍士的數字,更不用說出征數字不等於參與前線作戰的數字,何況古代的後勤沒有現代方便(換句話說就是戰況沒有想像中的具有兵力優勢)

更別提史家在數字上又不夠認真

明史說英宗有五十萬大軍,但是當時隨軍的官員李賢的天順目錄上說20萬

明史從哪多出了三十萬的數據???











作者: superelvis    時間: 2015-7-11 10:46 PM

大國的皇帝出征通常是剪綵性質, 除蒙古與阿提拉外
作者: rolley91    時間: 2015-7-14 01:31 AM

應該是漢武帝吧....他是漢朝最利害的黃帝, 能戰勝匈奴, 使匈奴百年都不敢入侵犯漢朝.....
作者: max12006    時間: 2015-7-14 02:23 AM

不是每個皇帝都有統兵之能
也不是每次親征都有好結果
往往親征只是桎梏大將而已
作者: sam135tw    時間: 2015-7-14 11:58 AM

rolley91 發表於 2015-7-14 01:31 AM
應該是漢武帝吧....他是漢朝最利害的黃帝, 能戰勝匈奴, 使匈奴百年都不敢入侵犯漢朝..... ...

漢武帝幾乎沒有在前線和匈奴對峙過,他的武功是建立在衛青和霍去病,因為這兩人把匈奴人趕回漠北,不過兩人也不是沒有缺點,就是過分浪費,消耗大量軍需物資,像霍去病在外征戰時要有專職的廚師為他做飯。另外匈奴真正稱臣是在漢宣帝時。
作者: nick0876    時間: 2015-7-30 05:22 PM

皇帝在戰場上主要是為了鼓舞士氣
還有皇帝大部分有讀書  所以緊急時的反應能力也很重要
皇帝就像是神  人民自然會賣命保護
作者: fish5686669    時間: 2015-7-31 02:24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id41984    時間: 2015-8-1 04:04 PM

殺死蒙古人16名,明軍死亡52人,重傷563人
老實說這個可信度不高
當時雖說不太能確定勝負之數,但是連番大戰數場,這種傷亡率實在不可能出現!
清朝寫明史多被大量竄改,難以信任其可信度
作者: s8751    時間: 2015-8-1 06:12 PM

明英宗名留史冊啊,將領無能,累死三軍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47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